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为什么唐僧出生时间和取经时间都是贞观十三年,是BUG吗? 正文

为什么唐僧出生时间和取经时间都是贞观十三年,是BUG吗?

来源:高才捷足网 编辑:焦点 时间:2024-04-28 04:44:00

为什么唐僧出生时间和取经时间都是贞观十三年,是BUG吗?

在第九回开章即点出取经之年是唐僧为贞观十三年,而且这是出生个己已年。

很少有人深究这个日子,时间因为读者分为两种,经时间都一种是贞观分不清小说和历史的,他们不会对这个日子有任何的唐僧怀疑,另一种是出生分得清小说和历史的,他们知道两者间的时间区别,也知道历史上唐僧取经不是经时间都在贞观十三年,所以也不会深究这个时间的贞观玄机,而是唐僧将其看成一个笔误。


但真的出生就是笔误吗?贞观十三年在真实历史上的干支其实是个己亥年,与小说时间天干相同,时间地支有异,经时间都只不过是贞观作者的笔误,也就不必再深究下去了,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这么做的。

但真的就如此简单?

有人已经指出了,贞观十三年其实正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按照十二地支轮回的说法,贞观十三年正是又一个新的地支轮的开始,包含了《西游记》跳出轮回的主旨。

那么作者的巧思仅限于此?上面的看法有一点找得很准,那就是“十三年”与十二地支对应。   

众所周知,十天干十二地支合为六十甲子,每一个天干有六种组合方式,以 “己” 为例,其位列天干第六位,与地支可组成己已、 己卯 、己丑、己亥、己酉、己未六个甲子,在六十年一轮的甲子序列中,己巳排序为第六,纳音五行为大林木,己亥排序正好是第三十六,一个神圣的数字,纳音五行为平地木。

为何这两个干支位置如此特别?说出来其实也简单,在风水罗盘里面,将十二干支沿圆周排布,“巳”正好与“亥”一百八十度正对。这会是种碰巧吗?

细论一下,这“碰巧”也过于玄妙了。“碰巧”记对了天干却记错了地支,而又“碰巧”这个错误的地支刚好在正确的地支对面,更“碰巧”的是贞观朝根本就没有这一年,而且类似这样的“碰巧”在《西游记》中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

太多的巧合就不是巧合,这明显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从文中的细节看,他对唐朝的历史是相当熟悉,断不会犯这样这么多的低级错误!可他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这位作者太厉害了,他用这种方式悄悄告诉读者们,自己写的本就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但这不是他话语的全部,他还告诉读者:架空的幻象背后有真实,《西游记》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真实与幻相的结合,

天干是真实的,地支是虚假的。但这个假地支却是真正地支的映射。这才是《西游记》世界的真面目,即虚中含实,实中有虚,虚幻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内里却有无数真实的成份。《西游记》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这里。

这真实并不是什么“内涵”、“讽刺”,而是由来有自的真实历史。在这基础上神话才散发出了梦幻般的光彩。

只可惜几百年来,对于这虚实之间的分寸,世人未免太过于偏持一端,或是过于相信虚幻,或是过于注重现实,却不知有时虚实相映才能看到真实的美景,浪费了作者的苦心。

虚构的贞观十三年的巧妙还不止于此,它其实对应着历史上的真实取经的时间。

千年过去,玄奘何时开始取经的时间早已经模糊不清,即使是历史书也相互矛盾,较通行的说法有贞观元年与贞观三年两种。现在多以贞观元年为准。但《西游记》作者所在的时代并没有定论。于是他匠心独具地虚构了一个全新的贞观十三年作为取经时间,因为它一方面用十二地支一轮回的方式与历史上的贞观元年和贞观十三年相呼应,另一方面却以十年为距正对着贞观三年,因为在《西游记》全书中,这个“十年”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贞观十三年”提供了一把解读《西游记》的钥匙,那就是虚实相映。

现在就让我们就用作者早已准备好的这把钥匙再次打开《西游记》的大门,通过真与幻、光与影的对照,看看《西游记》这本小说背后的那个世界。共同品读它真正的传奇。

————

以上内容摘自

老雷眼中的西游记(文字版)

​《西游记》不是一部完美的小说,至少在行文上总有逻辑漏洞。比如“贞观十三年”是唐僧取经出发时间,还是唐僧出生那年,就让人哭笑不得。


全书提到“贞观十三年”有三个回目。


《西游记》里比较具体介绍唐僧身世的是《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篇一开篇就说“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然后引出唐太宗要“招取贤士”,榜文传到海州,有一个叫“陈光蕊”的也就是后来唐僧的生父想去应试。没想到,从海州到长安应试的陈光蕊,一考就中,成了当年的状元,也就是贞观十三年的状元。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娶了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然后在路途上被水贼刘洪杀死。后来殷温娇生下唐僧,并无奈抛弃唐僧,使之成了江流儿,直到18年后,才母子相见。由《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回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时间点,那就是唐僧之父陈光蕊考中状元是贞观十三年,而唐僧见到母亲殷温娇乃是十八年之后,如果唐王仍是李世民且年号没换的话,这年是贞观三十一年。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则为我们展现了又一个时间点,这回一开始也提到了贞观十三年,说“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然后渔翁张稍和樵夫李定引出泾河龙王,泾河龙王引出唐太宗地府还魂,地府还魂引出水陆法会。第十回、第十一回与第九回十分连贯,应该都是发生在贞观十三年的事情。


而具体写到水陆法会、观音砸场的则要到《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这第十二回终于出现了比较具体的时间,原文是这样写的:“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注意没?这个水路法会的时间竟然也是贞观十三年!主持者竟然是唐僧本人。这与第九、十、十一回不矛盾,但与专门讲述唐僧身世的《附录》大相径庭!


《附录》说唐僧之父陈光蕊乃是贞观十三年中的状元,中状元的时候唐僧还没有出生,因为陈光蕊还没有结婚。而第十二回水路法会,唐僧却做了主持。两个说法究竟哪个对?


我们再看看观音到达长安时是哪年?《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是如来策划取经事件的重要回目,是否提到了时间点呢?很遗憾,通篇我们找不到如来策划、观音执行的年份。如来策划,原文是这样写的“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这一天,如来举办了盂兰盆会,并公布了取经事件的策划案。但这一天究竟是哪年哪天?如来也语焉不详,因为他亲口说“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那菩萨到达大唐长安城有时间么?也没有,原著说“他与木叉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早不觉天晚。”也没有说是哪年哪日。


综上可见,第八回没有说到观音哪年哪日到达长安;第九、十、十一、十二回说唐僧主持水陆法会是在贞观十三年,《附录》一回说贞观十三年是唐僧之父陈光蕊中状元那年,唐僧长成重新见到母亲乃十八年之后。这“贞观十三年”就有了三个说法,究竟怎么解释呢?


我认为只能从《西游记》版本学的角度来解释了,《附录》应是后插入到正文的篇目,正文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回都说唐僧为唐太宗主持水陆法会是在贞观十三年,应该是不差的,而第八回虽然没有说观音到达长安的时间,但如果跳过《附录》,直接跳到第九回,故事情节也是连贯的,所以观音到达长安、来到水陆法会并鼓动唐太宗策划取经活动也大体在贞观十三年。至于《附录》所说的陈光蕊中状元在贞观十三年,权且可以看做是小说中的小说,要不怎么叫《附录》呢?所以对于《附录》这回,会心一笑即可,不必太较真。



公号:82年的凤阳

是我——史提芬·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麦基。

关于《西游记》中“贞观十三年”的问题,我思考了将近十三年,直到我最近读《续西游记》中曹操一回时,复有想起此事;我重排了西行年表,发现《西游记》中所说的“唐王”,并非指唐太宗李世民,而是唐玄宗李隆基。

以下是我的论证过程:

首先,根据小说原著里的编年[1],盘丝洞[2]的前一年是朱紫国,该年,孙悟空为朱紫国王诊病。

这是西天取经的第十年[3],而对应的正史,这一年,这一月,唐太宗李世民病逝。

这是小说的第六十八回,国王向长老询问“唐王”的事迹,我根据北京图书馆所藏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的摄影胶卷,将原文引录如下:

国王看毕,十分欢喜道:“法师,你那大唐,几朝君正?几辈臣贤?至于唐王,因甚作疾回生,着(zhuó)你远涉山川求经?”
这长老因问,即欠身合掌道:“贫僧那里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倚强欺弱,分国称君。邦君十八,分野边尘。后成十二,宇宙安淳。因无车马,却又相吞。七雄争胜,六国归秦。天生鲁沛,各怀不仁。江山属汉,约法钦遵。汉归司马,晋又纷纭。南北十二,宋齐梁陈。列祖相继,大隋绍真。赏花无道,涂炭多民。我王李氏,国号唐君。高祖晏(yàn)驾,当今世民。河清海晏,大德宽仁。兹因长安城北,有个怪水龙神,刻减甘雨,应该损身。夜间托梦,告王救迍(zhūn)。王言准赦,早召贤臣。款留殿内,慢把棋轮。时当日午,那贤臣梦斩龙身。”
国王闻言,忽作呻吟之声问道:“法师,那贤臣是那邦来者?”
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征。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因他梦斩了泾河龙王,那龙王告到阴司,说我王许救又杀之,故我王遂得促病,渐觉身危。魏征又写书一封,与我王带至冥司,寄与酆(fēng)都城判官崔玨(jué)。少时,唐王身死,至三日复得回生。亏了魏征,感崔判官改了文书,加王二十八年寿。今要做水陆大会,故遣贫僧远涉道途,询求诸国,拜佛祖,取大乘经三藏,超度孽苦升天也。”
那国王又呻吟叹道:“诚乃是天朝大国,君正臣贤!似我寡人久病多时,并无一臣拯救。”

上边加粗的那一行字,你上网去查,或者市面上买到的绝大多数简体字版,都无一例外印作“亏了魏征感崔判官改了文书加王二十年寿”,但是在“世本”中,清清明明写的是“二十八年”,李卓吾本则改成了二十年。

因为我明知根据真实历史中李世民的阳寿是无法和《西游记》对上号的,所以我尝试把唐朝所有在位时间超过33年的皇帝都拿出来排一份年表。结果发现只有李隆基的“生命线”和这个故事最为吻合。

李隆基死于公元762年5月3日,把762减去28,得734。

734年即“唐王游地府”的那一年。也就是所谓的“贞观十三年”。

请问公元734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呢?有两件比较重要的,第一是甘肃天水地震:

公元734年3月23日[4],秦州发生地震。强烈地震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地震使秦州全城的房屋及建筑几乎无一幸存,压死官吏和百姓4000多人。[5]其情状犹如人间炼狱。

《西游记》的来由源自一场水陆大会,试问这场大地震后,怎会少得了一场水陆大会呢?

水陆大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水陆,或名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唐代密宗的《冥道无遮大斋》与梁武帝的《六道慈忏》相结合的产物。

最初由梁武帝于天监四年(505)在金山寺修建水陆法会。北周与隋代,此仪不行。至唐咸亨(670-673)中,法海寺神英于大觉寺义济处得到了梁武帝的水陆仪文,依照修斋,于是又流行于世。

那么很明显,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并不流行水陆大会。因此《西游记》里关于唐僧出身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唐高宗天咸亨年后。

公元734年发生的第二件事,就是杨玉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她的出现,对于唐朝后续的影响,可能还远甚于地震。

在天水地震的五个月后[6],李隆基的女儿咸宜公主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琩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


请问,杨贵妃和泾河龙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西游记》第六十四回被点破。


第六十四回,就是剧情不甚经典的《木仙庵》一节。这一节内容,如果删除了,完全不影响对整个《西游记》故事的理解;但是很奇怪,杨洁版电视剧只有二十多集,砍掉了很多枝蔓,却把《木仙庵》这节不太引人注目的剧情拍了出来。

这场戏的“女主角”是杏仙,而原著里的时空,是西行第八年的春天。



其月份,我推测是农历二月。理由有二:

  1. 小说原文里说这是春天,气候“不暖不寒”,因此当在二三月间。
  2. 杏花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可见二月是杏花盛放的时间点。

杏花和杨贵妃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传说:


巧就巧在,杏之“杏行为”[7]发生在七月,而杨玉环与寿王李琩的初夜就在七月!


以上,是说《木仙庵》故事与杨贵妃有关系的第一点;第二点,是本回书中的“杨”字意象。

首先,“木仙庵”这个地名,点出了杨字的偏旁部首;其次,文中多次以暗示的手法,一再标示木字旁的“易”字干。






第三,泾河龙王被谁所斩。

“泾河龙王”这几个字里,藏了一个“汪”字,三点水加个王字,不就是汪吗?

杨汪,杨玉环之高祖,公元621年为被李世民所斩。



综上所述,吴承恩是把杨、李两家上百年的恩怨,浓缩成十年时间、以神话的形式去讲述!

这只是我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切莫当真。

拜拜~

还有一个bug,史上贞观只有23年,西游记中李2游地府,结果变成了33年 。如果按史实的话续10年,结果唐三藏还没有回来李2就挂了,这个不太好。当然可以把游地府的时间提前几年也可以消掉这个bug。

估计还是西游记多人创作的问题,老吴最后统稿时已经没法改了,这些毛病只有随它了,反正这个bug也不影响整本书的精彩程度。

大家可以直接看人文版西游记正文前的《关于本书的整理情况》。里面对这个附录故事做了详细解释。在最早的世德堂本中没有唐僧身世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西游证道书》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故事是根据“书业公记”本补出来的,为了全书的完整性,弥补情节上的不照应之处,将它以附录的形式收录在第八回之后。

在《西游证道书》之前,唐僧身世故事在自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杨景贤的《元杂剧西游记》中都有。(公众号内回复“版本”,有这两本书的电子版。喜欢可自己阅读)

《元杂剧》中删掉了陈光蕊母亲的戏份,内容以唱词形式写出。增加了殷小姐血书内容。殷氏血书。

此子之父,乃海州弘农人也,姓陈名萼,字光蕊。官拜洪州知府。携家之任,买舟得江上刘洪者,将夫推堕水中,冒名作洪州知府。有夫遗腹之子,就任所生。得满月,贼人逼迫,投之于江。金钗二股,血书一封。仁者怜而救之。此子贞观三年十月十五日子时建生。别无名字,唤作江流。

由殷小姐亲自起的“江流”名字,且收养唐僧的是丹霞禅师。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是百回本西游记的删减版,唐僧身世故事也是问题很多。

第一,在《释厄传》中殷小姐生下唐僧后并没放到河中,而是由南极星君带走,送到了金山寺,由法明收养。法明为他取乳名江流,后剃度修行取法名“三藏”。唐僧乳名“江流”,就是因为他是从江上漂流而来才取的。三藏这个法名更是李世民赐给他的,并非法明起的。

第二,在《释厄传》也增加了殷小姐写给唐僧书信的内容,但这个内容就为题比较多

温娇写刺血书,付与法明养我儿。父中状元陈光蕊,丞相殷开是外公。升父江州为州主,与母登途赴任居。婆婆张氏身沾病,万花店内寄婆身。双双行至渡江口,稍水刘洪接夫神。夫妇登船平稳过,谁知立起不良心。撑至孤村没烟处,将父谋杀迫娘身。身怀遗腹难从允,强从刘贼为夫仇。幸产我儿贼远出,孤托金山是法明。长大教他来寻母,血书为证莫埋沉。

南极星君带走唐僧时并没说要把他送给谁抚养。温娇不可能知道法明并写于血书中。

这两个版本的故事的大体框架是相同的,不同处应该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整理改进所致。

以前我也分析过唐僧身世的故事可能出自元曲剧本,但是没有给出具体根据。这段时间 我看了《陈光蕊江流和尚》一文,将所有疑惑解开了。(公众号内回复“版本”,有这本书的电子版。喜欢可自己阅读)

《陈光蕊江流和尚》是由徐渭收录于《南词叙录》,但其中有大量缺失,留下的内容也晦涩难懂。《南词叙录》成书于1559年。徐渭只是将这个故事收录在内,并非故事的作者。可见在这之前,唐僧出身的故事是以单独故事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

在《江流和尚》概述里面也说收养唐僧的是丹霞禅师。但是在原文中却有一句“那时若没龙神救,怎能够有今日?若还不遇迁安的,也葬在鱼腹内。”这一句是陈光蕊复活后唱的,前面一句说的是自己,后面一句说的应该是唐僧。从这点来看,这个版本故事里面收养唐僧的应该是迁安和尚。

在百回本《西游记》第十一回的诗句中也写到“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因此我断定,西游记作者应该就是以《陈光蕊江流和尚》这版本的故事为背景写的唐僧。

还是回到我以前的观点上。唐僧身世故事应该在明朝流传度非常广,在广泛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多个版本,而这些版本都是以单独故事存在的。百回本作者只是参考了《江流和尚》这版故事中的唐僧身世。以唐僧身世故事的流传度,作者无需将这个故事整理到百回本内。

随着朝代更替,唐僧身世故事流传度也没有以前广了,清朝人才将别的版本故事放在了百回本中以补充不足。所以才出现了这一回中的各种问题,如出生和取经都是贞观十三年。

另一个问题是唐僧出生的时间问题。很多人根据附录故事中陈光蕊和殷小姐结婚不久就生了唐僧,推断在两人成婚之前殷小姐已有身孕。这里我只能说是故事本身的删减问题。在杨景贤版和《陈光蕊江流和尚》中都明确说了,两人成婚殷小姐怀孕八个月后陈光蕊才被封官,带着八个月身孕的殷小姐上任。这才导致殷小姐跟刘洪后不久生了唐僧。所以,唐僧的父亲就是陈光蕊,并不是大家意淫的刘洪。

基于这个附录故事的分析,无论有多少不合理处,无论得出什么结果,都和西游记本身没联系。附录只是补充说明,避免后人看不懂。


《西游记》里被打死的是否有可能是真的悟空呢?


《西游记》中孙猴子的火眼金睛为什么看不出牛魔王变的猪八戒?


《西游记》里的车迟国三妖无辜吗?


魏征作为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热门文章

0.4478s , 8895.3515625 kb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为什么唐僧出生时间和取经时间都是贞观十三年,是BUG吗?,高才捷足网  

sitemap

Top